1. 尊龙凯时




    1. 集团新闻重庆教育中国教育
      返回列表

      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 :2023-04-03 浏览次数 :5288次 作者:尊龙凯时教育

      图片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聚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提出立足局,主动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聚焦困局,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着力破局,用数字化思维破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探索的困境 ;开拓新局 ,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举措 ,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技术技能人才资源支撑 。梳理论坛基本情况、汇总专家观点 、分析各方建议 ,有助于准确把握数字时代背景 ,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 ,全面准确落实论坛精神。



      近年来 ,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数字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竞争的主战场,发展速度之快 、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需求的变化,要求教育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当前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 ,这也是党的二十大要求“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应有之义 。2月14日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采用“现场+线上”的形式,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3000余所职业院校及行业企业等各界代表近10万人线上线下参会。论坛以“转型与重塑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出席论坛并致辞,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来自国际劳工组织和澳大利亚、德国、瑞士等国以及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10余位专家学者集聚“现场+云端”,围绕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等问题,分享世界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践经验 ,立足变局 ,聚焦困局,着力破局,开拓新局,共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大计 。


      一、变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趋势


      当前,大数据、AI 、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交替突破、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 、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趋势呈现三层蕴意 。


      (一)数字时代大幕已经开启


      数字经济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结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康农指出,到2050年全球粮食和农业部门将需要养活地球上的96亿人,需要密切关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转型 ,重塑农业和农村样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秉持“拥抱数字时代,缩小数字鸿沟”的数字理念,提高了单个农民获取生产生活相关信息的机会,通过数字技术 ,人人都可以在消除饥饿方面发挥作用。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副局长戴晓初认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个人、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具有释放人类潜力的巨大潜能 ,将为人类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世界各国竞相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出台鼓励政策,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 、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中国也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要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并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教授表示,数字化以及其衍生的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的重要力量,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 ,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作用无可替代。可以说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


      (二)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以数字化为契机,纷纷发布国家层面教育数字化战略,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模式 、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支持教育教学创新。袁振国教授认为 ,智能教育是教育的高级形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孙善学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欣斌教授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波教授等指出,数字技能正在从专门开发数字产品和提供数字服务的特定部门和行业向全社会扩散,数字技能越来越成为所有职业和部门的横向需求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突出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转型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世界各国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高度共识。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 ,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要求职业教育适应形势 、主动作为。戴晓初在分享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技能系统数字化愿景和计划时指出,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满足数字经济和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冠”大流行后以人为本的复苏至关重要。德国驻广州领事馆前总领事冯马丁认为,数字化与自动化将影响所有职业 ,部分传统岗位将因技术发展而被淘汰,技术发展也将培育一批新工种 ,要求职业教育及时同步调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锡斌教授认为 ,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意义不在于推进职业教育本身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破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必要积极主动推动转型。孙善学教授指出 ,在过去的几年中,发展数字技能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快速技术变革的政策优先选项 。我国也一样,如在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新增的数字职业数量占本次修订新增职业数的61%,占职业总数的6%,其意义在于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 。


      二 、困局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


      职业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技术手段与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 ,终极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领域的转型与革新。根据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M.Rogers)的创新打散理论(Diffusion ofInnovationsTheory),创新扩散包括了解、兴趣 、评估 、试验和采纳等五个阶段。与会专家认为,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总体上已经迈过了了解阶段、兴趣阶段,正经历评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 ,有些学校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但就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整体而言,仍面临着或理念、或硬件、或软件等系列问题。


      (一)数字化理念需要有新的突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 ,才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袁振国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 、智能化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关键在于教育陷入了以技术为中心的认识误区,导致以下问题依旧存在:一是重技术应用轻人的数字能力发展,很少研究教育的特殊性;二是重技术功能轻教育功能,仅关注怎么把技术应用到教育场景当中,而忽略了教育是人与人互动的事实;三是重已有条件轻未来想象 ,局限于在传统教育背景下做加法,而不是革新旧的教育样态,创建新的教育场景;四是重大数据轻小数据,现有应用场景多关注面上的大数据分析 ,缺乏对师生个性化多维度的小数据挖掘 。进一步印证了陈子季司长“信息技术一直被狭隘地当作是教育工具”“窄化的观念束缚了教育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观点。为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要突破技术中心论的理念桎梏。


      (二)数字化硬件需要进一步加强


      硬件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与保障。没有硬件支撑,教育信息化将无从谈起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强化数字基座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10项重点任务之一。例如,推进校园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演化升级 、全面升级新一代校园网络 、建设智能化立体化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全面推进教室与实训室智慧化升级改造、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进一步优化升级iStudy教学平台等;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包括构建适应全面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在德国 ,培养学习者“多学科数字能力”(MDC)的支撑条件之一就是处理数字化硬件设备(HD) 。如 ,德国《数字化战略2025》导论开门见山地指出“基础设施是释放数字化转型潜力的前提”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对硬件条件的整体水平、个性定制和安全要素等都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这是职业教育数字转型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


      (三)数字化软件需要持续提高


      资源基础理论指出,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组织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其中 ,“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既包含有形的硬件,也包含无形的软件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软件是关键和灵魂 。没有软件参与 ,硬件就是一堆固态模块 。据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蕾切尔·林奇介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组织保障等软件基础 ,如开发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 、组建国家技能委员会等。据戴晓初介绍 ,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也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软件资源建设 ,将之作为数字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为从业人员组织的电子学习实验室和职业教育数字化培训课程等都是此类资源。杨欣斌教授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转型10项重点任务的第3项、第5项分别是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 、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这也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软件要素。实践证明,什么越被强调 ,往往就越需要加强 。综合论坛专家观点可知,现阶段国内外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越来越注重制度、标准 、平台、资源、素养等软性要素。由此可知,当硬件支撑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软件的参与将越来越成为问题的焦点 。


      三、破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与会专家认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职业教育整体性、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需要从资源平台、人员素养、应用场景等着手 ,用数字化思维破解困局 ,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系统性变革。


      (一)着力夯实数字基础底座


      在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 ,各国普遍重视从数字校园、平台构建、资源开发等几个方面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墨尔本理工学院认识到在教学、学习以及支持学生健康发展中使用数字技术的重要性 ,并以此为指引,通过校外引入和校本开发相结合,构建了以“三个卓越中心”为核心的在校学生综合服务平台 。据孙善学教授介绍 ,从2010年开始,我国教育部立项建设了203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立项建设了582个资源库,覆盖了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为基于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支撑和服务;2015年教育部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组织遴选三批428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并于2020年正式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指导职业院校加快数字校园建设进程。12年来,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拉动地方财政 、企业等投入超过7亿元 ,有2154所学校 、2838家企业参与建设。截至2022年底,203个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共收录了网络课程184673门;共有资源(如视频、图片、文本等)总量4585297条 ,有效地满足了混合式教学、学生自学、考试评价以及服务职业培训等需要。


      (二)着力提高师生数字素养


      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教育是有情有义有温度的活动 ,是人与人的联系,要依靠人通过人,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冯马丁认为 ,适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 ,关键是要增强学习者的多学科数字化综合能力,减少特定工作专业知识 。无论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 ,还是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又或是国内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重视教师 、学生和社会工作者数字化素养的提高。如在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构了以数字化内容创造能力、数字化教学能力、数字化评估能力、数字化安全能力 、数字化交流协作能力为主的教师数字化能力模型,通过开发标准化培训内容、打造全周期培训体系、构建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完善教师数字化能力评价标准与证书 ,切实增强教师数字化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字化素养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墨尔本理工学院不约而同地重视学生数字化素养框架建构,突出强调数据信息的认知能力、数字信息的搜索能力 、数据交流和沟通能力、数据分析和评价能力 、保护数字安全能力、解决数字问题能力、数字品德和价值观等方面内容,通过开发数字素养通识课程、科学素养类课程、计算机软件设计类课程等 ,持续加大信息技术课程改造 ,提高学生数字素养 ,适应数字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文康农也提及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他发展组织一直在超过90个国家宣传推广农民田间学校(FFS),通过直接观察、跨国讨论和模拟决策等务实的田间操作方法 ,鼓励学员“边做边学”,通过技术助力减贫、可持续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着力拓展数字功能应用


      袁振国教授指出 ,数字教育的根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数字技术如不能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那么数字教育能发挥的作用就是有限的。在推进职业教育数字转型过程中,各国普遍重视拓展数字功能和应用 。如 ,在校企合作数字化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校企双元治理制度与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 ,推进特色产业学院治理体制与运行模式创新,推动“九个共同”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机制持续改进,校企合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数字化人才 ;开展产业发展大数据分析,建设粤港澳产业与人才需求数据库,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建设粤港澳职业教育发展状态数据库,为职业教育建立国际可比的指标提供实践经验;建设粤港澳职业院校毕业与就业数据库,服务区域发展和专业群设置 。在数字化资源应用创新方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由专业教学资源库 、精品在线课 、虚拟仿真项目组成的三大职业教育资源体系的“123”应用模式,“一个定位”即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定位为“能学 、辅教”,服务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两大要求”即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应用要做到时时处处可用 、方方面面覆盖;“三大体系”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 、精品在线课和虚拟仿真项目等三大职业教育资源体系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各国都注重搭建数字化国际研学平台 ,加强国际合作网络建设,举办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建设海外职业教育数字化培训中心,打造国际职业教育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 ,推进国际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理论研究,持续扩大职业教育数字化国际“朋友圈” ,强化海外职业教育数字化影响力 。


      四、新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举措与展望


      教育数字化的步伐不会停歇,只会越走越快。实现数字化增值赋能 ,需要理念跟得上时代、行动跟得上形势 、举措跟得上发展,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提高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秉持互惠互利理念


      互惠互利是多方合作的基本原则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对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袁振国教授认为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念,至少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个性化 。这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禀赋和发展路径 ,不同的人不能简单比较 ,职业教育数字化必须紧扣受教育个体的个性化。二是人性化 。人是有理想 、有情感 、有需要、有尊严的学习主体 ,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核心是要充分尊重人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是均衡化。职业教育数字化重点要促进教育的公平,通过教育新基建合理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增强智能算法的透明度 ,制定公开透明的技术标准,促进职业教育的公平和均衡。与会专家认为,各国应该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 ,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职业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体系,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构建互联互通格局


      互联互通是提升信息获取、使用、发送效率的内在要求。当前,全球发展面临交流受阻的新挑战,一方面,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 、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 、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职业教育领域而言,需要通过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极大地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活力,这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也可以使人类更有能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将职业教育数字化作为战略举措,着力推动互联互通,重点扩大边远地区优质数字资源的覆盖。韩锡斌教授进一步指出,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不仅仅是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更为重要的是要借助数字化的创新要素实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系统工程 ,培育持续的动力机制和常态化的支持机制,促进学校和培训机构 、企业 、社区、政府、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 ,在教育理念 、基础设施 、人员发展、体制机制 、合作伙伴协同 、研究与评估等方面统筹施力 ,构建发展共同体 ;与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社会、经济 、产业以及人力发展相融合 ,形成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新生态 。这将会增强职业教育的可及性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三)深化互学互鉴合作


      互学互鉴是人文交流的有效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论坛上,瑞士驻华大使馆科技与教育处副主任付思玫和冯马丁、蕾切尔·林奇分别介绍了瑞士 、德国和澳大利亚的经验 。与会专家认为,数字化开启了人类文明交流交融的新时代,各国应以职业教育数字化为契机 ,相互学习借鉴各自的成功经验,为本国人民特别是青年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 ,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使之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参与不同文明的传承创新,推动不同文明的深度互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数字化转型提出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开放与合作 、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夯实数字基座等10个方面31条举措,立足数字化转型背景,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具有原创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专业标准迭代更新与课程标准优化升级 ,建成15~20个国际领先的专业标准和50门左右国际领先的课程标准 ;开发完成职业教育专业国际认证“深圳协议”,提升教师和学生数字化能力 ;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建设,建设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与推广中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为国内外兄弟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数字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面对数字化时代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搭乘数字化的“快车” 、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容错失的共同机遇 。会上,与会专家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深刻认识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积极革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深刻认识跨国别、跨区域开展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的现实意义 ,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密切协作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交流合作水平;三是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积极意义,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保障边远地区和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实现更为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同心、行而不辍 ,加强团结合作  ,共同坐上数字化时代的“诺亚方舟” ,才能汇聚起合作共赢的磅礴伟力,把握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 ,战胜数字化转型路上的各种挑战 ,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7期



      Copyright © 2018-2024 重庆尊龙凯时教育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2000761号
      023-67585291
    2. 地址 :
      重庆市大渡口区天安数码城2期1幢20层
    3. 邮箱 :
      460354483@qq.com



      1. XML地图